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科技賦能 智慧出行
?早上6點40分,周萍一邊為孩子拉嚴書包拉鏈,一邊打開手機查看公交車運行進度。“還有五分鐘就到站了,現在出門正好。”周萍提醒在鐵路中學上學的女兒立刻下樓,十五分鐘后女兒就準時坐在了教室里。
半小時后,周萍站在公交站臺,打開手機“皖事通”里的安康碼,“滴,掃碼成功!”的語音提示后,便實現了無接觸掃碼乘車,以實際行動助力疫情防控。
智慧公交,聽上去很遙遠,卻早已融入周萍的日常生活。每一天,數以萬計的珠城市民像周萍一樣,無形中都在享受著智慧公交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科技賦能,改變的不止是工具和設施,更多的是人們生活習慣乃至觀念的變化升級。對于智慧公交來說,讓每一個人都能深切感受“互聯網+”的作用,這只是邁出了一小步。未來,智慧出行還將影響整個城市的交通結構,讓科技的魅力滲透在城市變化的每一寸肌理。
“腳下的便利”
把“智慧”滲透在出行每一步
“朝陽路開始堵車了,直接放站到一中站。”傍晚5點45分,即將發車的夏斌接到實時調度,便立刻發車了。
位于張公湖首末站的調度室內,一個電子屏幕上紅燈閃爍。屏幕上,101路、119路、135路和微1線的實時運行情況盡收眼底。“以101路為例,高峰點最多有20臺車在路上,那這20臺車的運行情況都可以在屏幕上看到,哪一輛到了哪一站,哪個路段相對擁堵,都一目了然。”張公湖首末站站長程茂強告訴記者,有了這個電子屏幕,就可以隨時調度線路運行情況,在擁堵路段加派車輛,或者在非擁堵時段控制發車頻次,盡可能實現科學調度。
有著26年駕齡的夏斌還記得以前人工簽單的日子。“發車前簽個單,只要上了路就只能專注眼前的情況,大多憑著感覺跑,無法掌握整條線路的情況。”夏斌說,“現在可好了,通過車載機可以隨時接收信息,整條線路的情況都盡在掌握之中。”
作為智慧公交的一部分,電子調度讓駕駛員心中有數的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市民乘車的準點率和便利性。對此,每天靠公交車通勤的市民房杰深有體會。“以前坐公交車有種感覺,高峰時段的公交車有時會‘惡作劇’,要么一輛不來,要來一下子就有三四輛。現在這種情況明顯好多了,這就是科學調度給乘客帶來的便利。”
同樣感受到智慧公交便利性的,還有鄒懷根。在我市一家高新企業上班的他經常接到出差任務,手持我市公交IC卡,讓他在江蘇、浙江等地也可以輕松乘車、暢通無阻。“一張卡可以本地刷,還可以通聯這么多地方,感覺特別方便,解決了出差在外的很多后顧之憂。”鄒懷根為此不停點贊。“都說長三角一體化是發展的必由之路,這腳下第一步開始,咱們就已經融入長三角了嘛。”
“互聯網+大數據”
讓清脆的投幣聲逐漸成為歷史
鄒懷根感受到的“腳下的便利”,正是近年來我市智慧公交發展的縮影。
早在2015年,我市作為全國首批、安徽省第一個完成交通部全國互聯互通的城市,積極推進城市公交“一卡通”的深度開發利用,實現了公交IC卡跨城市應用,市民可持本地卡片實現異地刷卡消費。
智慧公交不止提高了乘車的便利程度,還改變了市民的出行習慣,讓“智慧”二字滲入大家出行的每一步。
盧利利擁有一份令人“羨慕”的工作——“數錢”。作為公交點鈔員,她每天的工作就是將公交車投幣箱內的錢幣準確無誤地清點完畢。盧利利清楚地記得,六年前她剛成為一名點鈔員的時候,每趟線路下來,錢袋子里總是鼓鼓的,一般情況下每天公交運營產生的紙幣加硬幣共十幾萬元。而今,隨著電子支付的普及,這一數字已經降到了七八萬元。
打開手機里的二維碼,上車時輕輕一掃,就完成了公交電子支付。對于市民來說,這已成為乘坐公交車的常態。如今,“滴,掃碼成功!”的語音提示,逐步取代硬幣入箱時那清脆的投幣聲,反映的不止是支付方式的變化,還是市民乘車習慣的變革。當智能化已經走進每一位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智慧公交的發展已勢在必行,且迫在眉睫。
2018年,我市成功上線運行支付寶移動支付功能,并開展“一分錢掃碼乘公交”活動予以推廣。2021年,微信移動支付上線,進一步完善民眾的乘車體驗,提高了公交服務效率。與此同時,拓展“皖事通”安康碼、第三代社保卡乘車支付功能,實現方式多樣化。通過城市公交“一卡通”的穩步升級及移動支付方式的豐富,2020 年乘客出行非現金支付率由創建初期的55.6%提高到81.26%。
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我省“交通強國推進智慧交通技術應用試點”工作契機,積極申報“‘互聯網+大數據’助力建設蚌埠智慧公交”交通強國試點項目。試點內容包括智能公交車聯網、智慧場站、公交大腦、公交智能調度系統、公交企業管理系統(ERP)、“互聯網+公交”智慧出行系統、蚌埠公交云平臺等,努力實現公交智慧出行,提高市民乘車體驗滿意度。
目前,我市積極推進公共交通與移動互聯網深度融合,開啟智慧公交時代。2017 年開始,對智能調度和車載視頻監控系統進行升級改造,730 臺車用上了集智能調度和車載視頻監控為一體的 4G 一體機,實時調度成功率達 100%。加快推進公交電子站牌建設,截至 2021 年 6 月,建成使用公交電子站牌 100 座,中心城區公交站點1243個,公交電子站牌占公交站點總數的 8.04%。
與此同時,建設公交綜合信息服務系統,積極推動智能化出行信息服務建設,市民可以通過“坐公交”APP、“車來了”APP、“滴滴出行”APP、微信乘車碼小程序、電子站牌、查詢實現信息查詢。使用實時換乘查詢功能搜索目的地后,系統給出滿足條件的所有乘車方案,市民可選擇相應的方案并查詢相關車輛的實時到站信息,以實現智慧出行。
通過智能系統,可以同步進行駕駛員行為分析,即基于視頻分析技術對司機的面部表情、肢體行為進行識別,并結合車輛行駛狀態綜合判斷司機的危險駕駛行為,主動識別駕駛員疲勞駕駛(打瞌睡,長時間閉眼)、打電話、聊天、吸煙以及玩手機等,并自動上報。
在行車效率和安全方面,智能系統也可發揮作用。通過完善車載設備,利用車聯網技術,構建起智能車載一體機、遠程監控、整車的外部設備和主要模塊等的互聯互通,實現人、車、物、路、客等全方位信息互通互聯、調和統一,提高公交運行效率和乘車安全系數。
“摸著石頭過河”
為何起步早卻跑不快?
掃碼乘車、智能調度,而今,隨著智慧公交的發展,市民已初嘗科技賦能帶來的“甜頭”。事實上,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出行仍然任重而道遠。
為即將到來的節日出行高峰做準備,深圳一所高校的學生打開深圳“e巴士”APP,選擇符合學生需求的定制公交路線后,同學們紛紛響應預約,完成預約后,一條專屬于該校的定制公交線路隨即產生,會在指定的時間到達學校為學生提供專屬出行服務。
這是深圳智慧公交的應用場景。記者了解到,“e巴士”是由深圳東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推出的結合互聯網、新能源和傳統公交的創新公交,大家可以通過“深圳e巴士”APP選擇合適的時間和線路,按照手機上的步驟預約,即可按時乘坐。而且“e巴士”還支持個性化定制線路,只要在APP上反饋自己的乘車需求,公交公司則會根據客流情況設計出新的公交線路。
“我市公交信息化工作自2010年開始啟動,也是當時省內第一家進行信息化改造的,屬于‘摸著石頭過河’。”市公交集團信息中心主任呂亮介紹,近年來隨著信息化不斷推進,我市已基本完成從粗放型向電子化、信息化的轉變。在此期間,蚌埠公交也實現了幾個“第一”,即省內首家采取信息化改造,省內第一家在勝利路上安裝電子站牌等。
然而,起步早不等于跑得快。縱觀我市十年來智慧公交發展路徑,離真正的智能化還相差甚遠。“受資金保障、政策傾斜以及設施設備等多種因素制約,我市智慧公交的發展正朝著智能化努力邁進,下一步應該加快步伐,真正讓每一位市民都能共享智慧公交發展的成果。”呂亮說,而這里所謂的“智慧”則不僅局限于掃碼乘車等“基本款”,還包括大數據分析城市線路規劃,不僅可以實時了解線路及客流情況,還可以準確預測客流趨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發車排班,精準分析預測擁堵情況,同時優化運營,讓定制公交真正走進千家萬戶,成為每一位市民的專屬公交。
來源|城市交通網
編輯|敬之
掃碼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