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國際客車展獲悉,2024年8月2日晚間,揚州亞星客車股份有限公司(*ST亞星600213.SH,下簡稱“亞星客車”)披露,控股股東提議主動撤回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的上市交易。這或成為年內首家主動退市公司,也是A股史上第七家選擇主動退市的上市公司。這種主動退市的現象在目前我國客車行業的發展史上可能還是第一次發生,因此引起了客車行業的高度關注和熱議。
公開資料顯示,亞星客車1999年8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注冊地江蘇省揚州市,其主要業務為客車產品研發、制造與銷售,產品范圍覆蓋從5-18米各型客車,核心業務是大中型客車,主要用于公路、公交、旅游、團體、新能源客車和校車等市場。近年來,公司經營業績并不理想。
亞星客車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3年,公司除了2021年實現小幅盈利,其余年份均虧損較為嚴重。公司2020年、2022年及2023年分別凈虧1.58億元、1.96億元及3.37億元(僅在2021年微弱盈利189.2萬元),這種連續虧損的狀況在今年上半年依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公司在今年7月11日發布2024年半年度業績預告,今年上半年銷售收入預計為10億至13億,同比增幅為161%-239%。盡管公司業績在2024上半年有所好轉,但仍處于虧損狀態,預計2024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虧1800萬元至2700萬元。
亞星客車認為,按照目前市場的發展趨勢,公司在2024年很難扭虧為盈。如果現在不主動申請退市,屆時可能也會被強制退市。因此現在選擇主動退市,或許能給亞星客車在困境中尋找新生之路提供一個更多的改革時間和空間。
汽車總站網認為,亞星客車目前主動退市看似偶然,實際上是不得已而為之,是客車行業內卷加劇下的必然結果。何以見得?
01
一、近年大中型客車市場需求減少,亞星客車銷量逐年縮水,經營利潤連續虧損,經營壓力越來越大
1、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近年我國6米以上大中型客車市場銷量呈現逐年萎縮態勢:
上圖顯示,近年來我國大中型客車市場需求整體呈現萎縮趨勢,從2018年的15.04萬輛銷量逐漸萎縮到2023年的9.45萬輛。據分析分析主要原因有:
一是受高鐵、飛機、私家車、電動自行車、城市軌道交通等多元交通工具的擠壓,搶走了大中型客車市場的客源,選擇乘坐大中型客車這種交通工具出行的人的人越來越少;
二是前受前幾年疫情的影響,導致人們出行觀念發生了變化;
三是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由于近年來經濟呈現下行趨勢,很多客運公司面臨巨大的經營壓力,購買客車的能力減弱。經濟蕭條讓不少地方財政出現了赤字,部分區域靠地方財政來采購的公交客車市場也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2、近年亞星客車銷量呈現逐年減少趨勢
根據終端上牌數據,近年亞星客車銷量統計:
上圖可見,亞星客車的終端銷量2020年之前保持在2000輛以上,到2020年開始明顯下滑,2023年的銷量只有517輛。可見在我國大中型客車整體市場需求呈現萎縮的大環境下,在市場激烈的競爭中,亞星客車市場銷量近年也呈現逐年減少的態勢,其經營利潤近年也呈現連續虧損狀態(2020年--2024年上半年的具體經營利潤額度上文已經列出,在此不再贅述)。
也就是說,在我國大中型客車整體市場近年需求萎縮的情況下,市場內卷加劇,亞星客車銷量近年在逐年下滑,經營利潤連續虧損,其經營壓力逐年加大,退市是不得已而為之。
02
二、近年我國大中型客車行業頭部企業的市場
集中度越來越高,市場內卷程度越來越嚴重,亞星客車等其他客車企業的市場空間越來越小
根據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近5年我國大中型客車(含6米以上)始終處于行業TOP5的“兩通三龍”的市場集中度統計:
上圖顯示,近年來始終位居我國大中型客車市場前5名的“兩通三龍”(含宇通、中通、蘇州金龍、廈門金龍和廈門金旅),累計占據我國大中型客車市場的集中度從2018年的63.5%逐年升高到2024年上半年的73.7%,這意味著行業的頭部企業在我國大中型客車市場的壟斷程度越來越高,說明行業的“馬太效應”逐漸顯現,包括亞星客車在內的其他客車企業能獲得的市場機會被壓縮得越來越小,生存空間也越來越有限。據分析主要是“兩通三龍”在我國大中型客車行業的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綜合競爭力越來越強。
換言之,近年以來,在需求不斷萎縮、市場集中度不斷向“兩通三龍”等頭部企業集中的大背景下,我國大中型客車企業市場競爭必然越來越激烈。為了爭奪越來越小的市場份額,包括亞星客車在內的起他客車企業內卷必然越來越嚴重,這也是導致近年來亞星客車市場銷量逐年下滑、利潤連續虧損的一個主要客觀原因。
03
三、亞星客車產品結構與中通客車重合度較高,存在集團內部存在同業競爭;為解決內部產品內卷問題,亞星客車不得不選擇主動退市
眾所周知,目前亞星客車的實控人是山東國資委下屬的山東重工集團,此次亞星客車主動申請退市的原因除了上述已經簡析的外部惡劣的競爭環境導致其自身的業務發展不佳之外,另一個更為核心的原因是山東重工為解決集團內亞星客車與中通客車存在同業競爭和相互內卷的問題。
比如,在新能源客車產品的布局方面,屬于同一集團麾下的亞星客車和中通客車就有著較高的重合度。
根據工信部數據統計發現,從2020年以來,中通客車總共申報了249個新能源客車產品公告,其中客車類產品223個,貨車類產品25個,專項作業車1個;而亞星客車共計申報了116個新車公告,均為客車。很顯然,在客車產品布局上,兩家企業具有較高的重合度。這種重合度主要表現在主要產品的目標市場雷同(如新能源公交客車產品的主要目標市場都是各城市的公交公司;而新能源客運產品的主要目標是都是旅游、客運、租賃及團體、通勤市場)。
為解決集團內部部分業務重合度高和產品“打架”的問題,亞星客車的實控人山東重工此前就出具了《關于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承諾5年內解決部分業務重合的情況(2025年9-10月到期),目前正在推進中。兩家都是A股上市公司的情況下解決同業競爭難度較大。
另外,根據中通客車今年7月中旬的公告,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可達9800萬元至1.19億元,同比增長90%到130%,其發展勢頭良好,經營狀況也比穩健,為了解決集團內部客車產品的內卷和避免資源浪費的問題,“兩權相害取其輕”,相對中通客車競爭力較弱、經營狀況不理想的亞星客車不得已作出退市選擇,這對山東重工集團今后整體的發展戰略可能更有利。
綜上分析,亞星客車擬選擇主動退市,主要是其所在的內外部競爭加劇導致的不得已選擇。不過,從當前客車行業的競爭環境來看,汽車總站網認為未必是壞事;或許通過主體退市,可讓亞星客車能獲得新生或重新發展的一次戰略性選擇。
同時汽車總站網還認為,亞星客車這種主動選擇退市的現象,在未來內卷越來越嚴重的客車行業,也許不會是最后一家,那到底會是誰呢?
特別推薦:上海國際客車展參觀報名 上海國際客車展展位預定
掃碼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