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伴隨著城市變遷,廈門公交越來越安全舒適。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 雷妤 通訊員 林承毅)走過清晨日暮,歷經嚴寒酷暑,一輛輛公交車行駛在城市街頭,“目睹”著城市的日和夜,“聆聽”著城市的喧鬧和寂靜,“感知”著城市的變化和發展。
一方小小車廂,是幾代人的集體記憶:“60”后、“70”后、“80”后的你,也許在“通道車”上度過了快樂的年少時光;“90”后的你,也許感慨過公交智能化的發展速度;“00”后的你,可能已經習慣公交多元化的出行模式……滾滾車輪向前,公交發展伴隨著城市變遷,如電影膠片般一幕幕閃現。
舒適感提升
從“通道車”到純電動
今年恰是陳坤池進入廈門公交的第30年,從公交維修工到后勤人員,他經歷了近40年來廈門公交車型的變遷。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城市公交主力軍還是“通道車”。它有兩節車廂,轉彎時車體連接處如同手風琴一般拉伸,發出“嘎吱嘎吱”的聲響。在陳坤池看來,20多年前公交車零部件工藝不像現在這樣精密,故障率比較高,維修量比較大,但機械式的維修簡單易操作,大家分工有序,他最擅長的就是發動機故障類維修。
1998年左右,“通道車”退出廈門歷史舞臺。隨后,清潔能源CNG、油電混合動力、LNG液化天然氣公交車、純電動車陸續占據廈門公交市場。2015年,廈門公交投放首臺純電動車,幾經更替后,純電動車已有2046臺,是目前投放最多的車型。
車型的每次改變,對乘客而言都是更舒適的乘車體驗——噪音少了,車廂也不再混有汽油柴油的味道。然而,對公交維修工來說,每次改變都是一項挑戰,他們需要不斷進修,才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壓力總是會有的,這幾年公交車型的迭代太快了,越來越綠色環保。”陳坤池認為,特別是純電動公交車出現后,公交車的維修形式都發生巨變。“以前靠人工維修,現在靠電腦判斷故障,雖然故障率越來越低,可維修難度卻越來越大。”
純電動車沒有發動機和變速箱,而是靠電池蓄電,再通過高壓配電盒給電機控制器供電,以此驅動電機帶動輪子。當它出現故障后,有著二三十年經驗的老師傅也常常無從下手。陳坤池深深地感受到,如同這個時代一樣,公交維修行業也已不能靠體力和經驗取勝了,它的門檻逐漸提高,對技術含量要求越來越高。
可通達區域增多
從15條線路到410條線路
1984年,市民老雷獨自來廈工作,成了中新社廈門記者站的記者。他清晰地記得,那時市民最常乘坐的兩條島內線路,一路到火車站,一路到廈大,若乘坐郊區線路,得專程跑到思北。
在老雷看來,上世紀80年代初期,市民出行首選交通工具并非公交。由于公交線路、班次有限,很多地方通達不了,市民大多選擇自行車或摩托車出行。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城市建設發展,公交線路越來越多、班次越來越密集,公交車才漸漸成為市民出行首選。
“00”后的駱勝禹是“公交巴迷”(熱愛公交的社會群體),在他記憶中,公交車就是他的童年回憶。駱勝禹說,因為媽媽是80路公交駕駛員,從小學開始,每逢寒暑假他都每天陪媽媽上下班,幾乎在公交車里度過童年時光。漸漸的,他對公交從喜歡演變為熱愛,他會專程搭乘18路看環島路美景,也會專程乘坐26路只為看到白鷺洲的郁郁蔥蔥。
“雖然我年紀小,但我坐過的公交線路不少。”駱勝禹說,這些年他感受最深的是,公交線路為群眾考慮得更多了,不僅讓市民出行更便捷,也盡力滿足不同群體的需求。比如不久前開通的307路定制公交,就是專門為火炬學校的孩子上下學開通的,解決了他們從大唐世家片區到火炬學校新校區上學難的問題。
幾十年來,公交發展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1977年,廈門公交僅有15條基本線路,40多年后,隨著廈門城市建設和新區發展,相繼開通了出島線路、高峰線路、社區公交、定制公交、靈活公交等,島外四區村村通公交。目前,廈門公交共有410條線路,其中有348條常規公交線路、8條快速公交線路、38條定制線路、16條差異化服務專線,覆蓋島內外所有區域。
安全性增加
人機共駕行車更智能
昨日清晨,BRT駕駛員紀仕白駕駛快1線開始一天的工作,他僅需操縱方向盤,雙腳無須換踩剎車和油門,車輛便能自動駕駛。
不久前,國家發布了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二批試點城市,廈門位列其中。其實早在三年前,智能駕駛技術就已在BRT上初步實現。2018年,廈門公交集團在BRT上開展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系統,即實現部分自動駕駛。2020年8月,5G智能網聯車路協同項目一期完成驗收,二期于2020年12月2日正式啟動。截至目前,BRT全線共89臺車輛實現“人機共駕”,覆蓋快1路、快3路、快6路全線。
通俗說來,BRT實現的是車與車、車與路、車與站臺之間形成一個物聯網系統,即車路協同系統。打個比方,當一輛BRT靠站時,無須人為操作即可實現精準停靠;當與前車距離很近時,兩車就會啟動防撞系統;在遇到交通路口有行人和車輛時,它會提前預判預警。
紀仕白是首批體驗的駕駛員之一,這些年公交的智能化發展是十年前的他不敢想象的。在他看來,這套系統的使用不僅提升市民的乘坐體驗,還大大降低了駕駛員的疲勞感,他只需把控車輛方向,雙腳就可以完全“釋放”:車輛起步的加速,轉彎、進站前的減速,均能通過系統精準控制,快1線有很多老年乘客,第一時間就能感受到車輛行駛變得平緩了。“有了這套系統,我們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到確保車輛行車安全、乘客安全上。”
“廈門BRT擁有全國唯一具備全程獨立封閉路權的公交專用道,具有人車分離的特性,是全國目前最有條件應用智能網聯技術的交通系統。”廈門市快速公交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京元介紹,目前5G智能網聯車路協同系統已在BRT系統內逐步規模化推進,未來還有望在常規公交上延伸應用。
【廈門公交變遷】
從柴油車、清潔能源CNG、油電混合動力、LNG液化天然氣公交車到純電動車,廈門公交車舒適感不斷提升。
來源|城市交通網
編輯|敬之
免責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如侵即刪。
掃碼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