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展聯系:021-3114 8748
參觀聯系:138 1785 1721
媒體聯系:138 1785 1721
QQ:3326911596
郵箱:busexpo@sgexpo.cn
7月19日,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武漢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武漢建設交通強國路徑。
《方案》明確,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為契機,武漢將進一步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銜接,加快完善公共交通優先發展長效機制,著力實現城市公交與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城際公交銜接配套 的一體化發展目標,構建城市、城鄉、城際“三網融合”的公交一體化格局,打造“公交都市升級版” 。
通過1—2年時間,進一步優化公交線網結構,中心城區公交站點300米覆蓋范圍進一步擴大,軌道交通站點100米公交覆蓋率達到95%以上;實現全市市域公交一體化,初步構建城市、城鄉、城際“三網融合”的公交一體化格局,基本形成中心城區至新城區1小時公共交通出行圈。
通過3—5年時間,中心城區公共交通機動化出行分擔率達到60%,市域“1小時”、中心城區“45分鐘”公共交通通勤可達率55%以上,公共汽電車進場率達到100%,公共交通高峰時段運行時速不低于20公里/小時,群眾公共交通滿意率不低于85%,武漢城市圈城際公交一體化運營成效明顯。
國內首個24小時服務的車路協同無人駕駛接駁巴士“春筍號”(記者郝天嬌 攝)
在推動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發展工作上,主要有以下任務。
發展定制公交、城際公交、水上公交、空軌
《方案》提出,打造以常規公交為基礎、軌道交通為主體、定制公交為補充、水上公交為特色、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多元交通網絡,實現各種公共交通方式有機銜接和“零距離”換乘。開展公共交通線網和換乘樞紐布局規劃,構建城際、城市、城鄉公交“三網融合”的一體化線網體系。
創新服務模式,積極發展定制公交、城際公交、水上公交、空軌等公交新業態,在特定區域探索運營自動駕駛的夜行公交、微循環公交。
優化中心城區與新城區(含開發區,下同)之間的線網布局,以配套軌道交通站點接駁為重點,提高新城區線網密度。加快新城區公交候車亭建設,提高新城區公交站點覆蓋率;對農村客運公交化改造后的客運站進行升級改造,為新城區公交發展提供場地支持。積極推動公交票價研究,推動公交優惠換乘政策延伸至新城區,提升新城區公交服務均等化水平。提高城鄉公交候車亭導乘設施設備智能化建設水平。
加快推動武漢都市圈全域公交一體化運營,實現武漢與周邊城市城際公交無縫銜接,謀劃、完善、新開一批城際公交線路,謀劃、改造、新建一批城際公交換乘站,推進實現武漢都市圈九城“一卡通刷”。
編制武漢都市圈地鐵城市規劃,推動一批站城一體、產城融合的地鐵TOD示范項目實施,實現公交站場以商養站,鼓勵拓展商業、物業、產業等服務功能;開展武漢公交場站配建指引研究,推動“立體綜合車場+配建公交首末站”為核心的公交場站建設模式。
完善公交票價體系和優惠政策
建立健全公交票價管理和調整機制,建立多層次、差別化票價體系,依據票價成本,科學合理確定票制票價。在現有公交換乘優惠的基礎上,推動實施“全方式、全市域”的公共交通換乘優惠政策。
到2025年,對現有公交專用道進行科學優化調整,在此基礎上,再設計施劃一批公交專用道,力爭單向里程達到300公里。提升公交專用道使用效率,減少一般車輛對公交專用道的干擾,推進“公交專用道+合乘專用道”運用。
加大公交場站建設力度。中心城區重點推進毛坦村公交停保場、高新二路BRT停保場、白沙五路公交樞紐站、四新南路公交首末站等公交樞紐站建設,總規模31.7萬平方米。每個副城設置2—4座公交停保場,新城區實現“一城一場”或者“一城多場”,滿足公共汽電車停放保養需求。加大公交場站建設投資力度,到2026年,建設完成22個公交場站,新增公交停車位和充電樁1829個,為全面實現公交新能源化提供基礎保障。建立完善公交場站建設專項資金扶持政策,每年安排財政資金進行保障。
加大新能源公交車推廣力度,到2025年,全面實現公交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占比100%(應急保障車輛、長途高速公交和部分農村公交除外)。
同時,《方案》也明確了完善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機制、加強公交法規制度化建設和完善公交財政投入政策。
掃碼加入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