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優先,就是百姓優先。500米內有站點、一元就能乘公交,公共自行車免費騎,還有“高大上”的智軌列車……在湖南株洲,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了便捷公共交通帶來的幸福感。近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消息,決定命名12個城市為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城市,株洲位列其中。至此,株洲成為繼長沙后湖南省第二個獲此殊榮的城市。自2013年入選第二批創建城市以來,株洲持續探索創新,構建了“多模式、一體化”的公共交通服務體系,打造出地級市公交都市建設示范的“株洲模式”。為高質量完成公交都市創建,株洲成立創建工作協調指揮部、項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驗收迎檢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統籌協調,多部門參與形成創建合力。株洲先后制定公交優先發展、購買公交服務等10多項政策,出臺公交體系規劃、公交場站規劃、軌道交通線網等10多項規劃,形成高位推進、系統協調的組織模式。國家公交都市創建也離不開多元主體的參與。株洲形成“市級投資為主,區級投資為輔,企業與社會力量參與為補充,開發商配建配套設施或提供配套土地”的場站建設投資模式。其中,市區公交場站主要采用市級財政投資和劃撥用地供給;各區內部公交場站利用區級財政分擔建設;政府投資不足的公交場站,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共同建設;核心商業區公交場站,與項目開發商溝通協調,采用綜合立體開發模式配建公交場站。目前,全市建成公交場站31個,停車場站面積35.2萬平方米,公共汽電車車均場站面積實現翻倍,達到全國領先水平。“以后進城就跟串門一樣了,想走就走。家里種的菜,也不用兒子特意開車回去摘了。”7月22日上午,天元區神農大劇院塘灣站開往三門鎮的203路村鎮公交正式開通,家住三門鎮的市民陳秋菊感嘆,上周才辦好老年人優惠證,沒想到這么快就用上了。創建過程中,株洲堅持中心城區輻射帶動郊區發展,構建多網一體、互聯互通的建設模式——以“一環兩橫一縱”快速公交廊道為出行主骨架,以城鄉公交為中心,常規公交線網實現建成區全覆蓋,區域公交和園區公交銜接各區交通出行,為城區周邊鄉鎮提供均等化出行服務。為進一步提高城鄉公交服務質量,株洲實行“市場運作、財政兜底”,開辟公交專用車道、施劃專用道標線45.83公里。2012年,首次將公交運營補貼3500萬元列入市級財政預算,將2012年出租汽車經營權拍賣收入6000余萬元全部用于公交場站建設。此外,株洲制定完善公交財政保障政策,開通了通勤班車、學生專線、超市專線、園區專線和晚班公交等定制公交線路130余條,為市民出行提供保障,為園區、小區、校區解決出行難題。“公司部分員工住在白關鎮,坐摩托車要12塊錢,不僅貴而且安全系數低。新線路開通后,員工上下班更方便,對我們企業來說,后續招工也會容易很多。”雙馬服飾印花有限公司董事長馬昌球說。白關服飾產業園是株洲市服飾產業的主戰場,簽約企業91家,在職員工5000余人。2018年11月,株洲白關服飾產業園至白關鎮的定制公交D173路正式開通。隨著入園企業數量和規模的逐步擴大,企業職工對定制公交的需求也日愈迫切。在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下,定制公交以每天20趟、每趟20至30分鐘的頻次開行,還會根據具體情況在早晚班時段進行調整。定制公交票價和普通公交車一樣,有效滿足了城鄉居民多元化的出行需求。數據顯示,隨著建設公交專用車道、設置公交優先交叉路口等工作加快推進,株洲公交專用車道設置率達24.3%,公交正點率達97.3%,公交車乘客滿意度達97.5%。赴朋友聚會,“90后”小黃沒有開私家車,而是在株洲“掌上公交”App上查好了公交車進站信息,提前10分鐘出門,來到黃河路口的公交車站。她告訴記者:“公交車很方便,我去目的地才3站路,沒必要開車。公交車都很新,還有空調,在車上可以聽聽歌、玩玩手機。”“綠色低碳”是老百姓對舒適、宜居生活的追求,公交行業全力以赴。如今,“零排放、零污染、零噪聲”的新能源公交車在株洲頗受歡迎。“儲電90度,可以跑上100公里,每公里消耗0.9度電,公交車充電像手機充電一樣方便。”在神農公交站場為公交車充電的司機李師傅說。綠色公交為交通運輸工具綠色化樹起了風向標,株洲放大新能源汽車等動力產業優勢,一輛輛混合動力公交車、純電動公交車駛下生產線。目前,株洲中心城區運營公交車1353輛,每年可節油近220萬升,減少碳排放7萬余噸。株洲還通過以產興城、以城帶產的產交互促模式,打造綠色交通產業展廳。依托“中國動力谷”建設,株洲全力推進“交通+產業”融合發展——中低速磁懸浮列車、低地板儲能式有軌電車、電動汽車等交通產品率先在株洲應用示范,成為產業鏈齊全的綠色公交研發制造基地,綠色公共交通車輛比例達99.4%,軌道交通產業規模率先突破1000億元。